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培训 > 海归就业培训
  • 1
  • 2
  • 3
  • 4
  • 5
  • 海归就业培训
    音符的心灵排毒
    时间:2015-1-29 17:50:22 来源: 点击:1817

    揭开音乐艺术审美的秘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
    解除对音乐认识的误区与困惑,带人走上热爱音乐的道路。
    强调“感性素质”的概念及对重视艺术教育的呼吁,使人在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受到人生的启迪。

    课程介绍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   

       音乐审美即音乐欣赏,作为一种具有音响性、时间性、表演性、表情性特点的艺术门类,其审美有着与其它艺术不同的特点与功能。

    1、音乐审美的主要形式是聆听。“音乐是凭借声波震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赵砜赵宋光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音乐” 条目[M]第1页它的首要特点就是音响性,因此聆听是感受、感知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审美的主要途径。音乐美学家王次昭先生说过“我们认为,音乐的美首先为听觉所拥有,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觉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这是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的重要标志。”王次昭音乐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65尽管音乐也有表演性特点,音乐表演也具有一定的外形可观性,但表演本身不是音乐,表演只是创造音乐的方式,是以创造音乐的音响为目标的。音乐的形式内容是由音响传达出来的,音乐的情感内容、形象内容也是音乐的音响所引起的,而不是音乐表演所决定的。因此,虽然音乐审美有时也可视听结合,但聆听是音乐审美的主要形式。音乐审美的这一特点决定了音乐审美首先具有培育音乐的耳朵的功能。音乐的耳朵与非音乐的耳朵的区别就在与音乐的耳朵能听辨音乐语言,如音高、节奏、速度、力度、调式、曲式等等,而音乐耳朵的形成对于提高音乐感受、感知能力和音乐审美、表现、创造能力具有杠杆效应。

    2、音乐审美的核心是情感体验

       审美即人所进行的一切欣赏美的活动,是审美主体自觉地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体验、联想、想像,分析、评判和再创造的心理过程。由于音乐的音响运动变化性与人的情感、情绪运动变化性具有“异质同构”性(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理论),它们都是在时间过程中产生,发展与完成,都以紧张与松弛形式出现。例如简单的拍子与脉搏的跳动相吻合,复杂的曲式、织体与人的精神、思想世界相类似。所以音乐最善于拨动情绪和情感,音乐审美中所有的心理活动都与情感体验的密切相关。音乐美学家王次昭先生说“音乐的审美认识与一般的审美认识不同。一般的审美认识都以想象和联想为感情体验的基础,即想象越活跃,感情体验也越强烈,对对象的本质的认识就越深刻。音乐却不同,它作用于人们的是象征性的感情,而不是具体的形象,所以它不可能通过对某一具体对象的联想来获得感情,恰恰相反,它是以感情体验为联想的前提,感情体验愈强烈,联想与活跃,对感情内容的也认识愈深刻。”王次昭  音乐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196-197因此情感体验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活动。因为音乐具有这一审美的特点,所以音乐审美活动是调节、调动情绪,培养、强化情感、煽情动人的最好方式方法。

     

    3、音乐审美体验是自由和创造性的

       由于音乐音响的艺术,它本身不具备空间性,所以不能如绘画、雕塑那样直接展现具体形象,另外音乐的声音不象语言的声音那样能表述具体的概念,因此音乐的音响在展现过程中除了音响的组织形式以外不能直接向人们提供任何认识内容,音乐中的非音乐性内容是不确定的、因人而异的、是审美主体通过音乐音响所引起的的心理活动而最后确定的,如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即使是同一首乐曲同一个表演者,不同的欣赏者甚至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的情景下也会有不同的审美反应。由于欣赏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情感、个性特征、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以及审美趣味的不同,他们在欣赏过程中的不同感受却是可以通过内省的方式得到证明的。这正如作曲家科普兰所说的:“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使自己感觉到一个主题或整首乐曲所表达的特性。如果那是一首艺术巨作,每当你再听它的时候,不要期望它都意味着完全相同的事物。”科普兰著《怎样欣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第8页。为什么不同的欣赏者欣赏同一部音乐作品,或者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的心境下或在不同的时期欣赏同一部音乐作品,都会对作品的意义或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都会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音乐审美活动是一个审美主体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造的活动。所以说音乐审美体验是最自由最具有创造性的。音乐的这一审美特点对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大有帮助,随着音乐的流动,人的联想、想象思维会更加积极活跃,更加开阔自由。

    4、音乐以感性认知为主,理性认知为辅

     “音乐欣赏不同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作品也绝不仅仅是一个认知对象。从活动主体的目的性上来看,音乐欣赏的基本性质是感性的,因为在这项活动中,主体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听觉去获得体验而不是借助理性去求得认识。例如我们打开唱机或走进音乐厅,我们期盼得到的绝不是某种知识或思想,也不是为了接受教育。对于音乐的欣赏者来说,音乐首先提供的是一种感受,并且这种感受是在听觉的直观中获得的,任何有关一部音乐作品的知识都无法替代这部作品直接呈现给观众的感性样式,也不能满足人们在音乐欣赏中所实现的审美需要。例如我们通过研究历史得知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写于法国大革命时期,乐曲充满着革命的激情和对英雄的赞赏,我们还能了解到贝多芬的民主思想以及他对拿破仑态度的转变过程等等,但假如我们从未听过这部作品,上述认识就仅仅是一些知识而已,我们拥有了知识却不等于欣赏了音乐,只有当我们亲耳聆听这部作品的时侯,这些知识才能作为有机成分汇入我们的审美感受之中,化作真切可感的音流,变为喷涌而出的激情,冲击、涤荡我们的胸怀,由此可见,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感性直观活动的本质是不容改变的。虽然我们强调音乐教育以感性认知为主,但并不意味着理性认知在音乐教育中无所作为,相反在强化审美主体的心理体验,深入理解、领会音乐作品内涵方面,理性认知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首先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如音乐基本理论和音乐学方面的知识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相当重要。另外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背景如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音乐作品所属的风格或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和创作意图,等等都有助于我们丰富和增强音乐审美感受。”以上是王次昭先生音乐美学中的观点和部分呈述,它十分明确的道出了音乐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推荐出来共同学习。

     

     

    上一篇: 首届海归人才“优势+机遇+发展”职场快速进阶训练营
    下一篇: 新贵交际的着装与搭配